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96年曾老師電影課/生命的隔與通


96年曾老師電影課/生命的隔與通




生命的隔與通

人的生命真是很麻煩,不像其他萬物自然就與萬化冥合。
自從人的自我意識出現,就帶來自我孤立的副作用。
若要重新和別人以及天地萬物溝通,就得真誠反省,用心修行才行。
今年曾老師的電影課就以此為主題,探討人與人之間包括性別、
族群、夫妻、親子、愛情、政治、文學等等領域中的通與隔。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參加。 



3/24(六) 1.火線交錯 /墨. 阿利安卓.岡沙雷 伊納利圖 

4/21(六) 2.隱藏攝影機 /奧. 麥可和內克 

5/19(六) 3.愛情決勝點 /美. 伍迪艾倫 

6/23(六) 4.完美女人 /西. 阿莫多瓦. 

7/21(六) 5.他和她的男人 /莎寶布里曼.. 

9/15(六) 6.香水 /德. 湯姆提克威 

10/13(六) 7.吹動大麥的風 /英, 肯洛區 

11/10(六) 8.偷慾 /法. 蘿伯圖安杜 

12/8(六) 9.竊聽風暴 / 德. 賀克唐納斯馬克

(2008)97年
1/12(六) 10.斷背山 /中. 李安


費用: 單堂250元/ 學生180元/ 全期2000元/ 贊助會員3000元
時間: 晚上7:00~11:00
上課與報名地點:御書房生活藝術茶館
高雄市和平一路149-14號
電話:7213556傳真:7513838
Email :is.found@msa.hinet.net

連結95年曾老師的電影課(回顧上一年課程內容)

34 則留言:

  1. 為什麼總是憂心重重
    為什麼想離人世
    ...
    生命需要安心
    安心來自聯繫--自我,境界,家庭,社會,組織,歷史
    還有一份愛戀
    才可找到生存的意義
    生活的方向
    生命的價值感
    或許
    我真正該學習的是
    面對生命無常的態度
    以及自我內在的寬容,慈悲,真實

    然後
    去除任一屏隔形式,真正與外在世界相通
    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一定得試試看

    回覆刪除
  2. 給~俠客

    今天聽到王神父問大家:
    一頭大象要怎麼吃他
    大家傻傻的.....
    神父說: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吃

    我的桌前還有另外一個小石頭(83年寫的石頭)
    "事情越想越多
    越作越少"

    不知你以為何?

    若有空一起來加入電影課吧~

    回覆刪除
  3. The Babel
    我查了網上(火線交錯)
    不知在演什麼
    等著和你ㄧ起欣賞

    回覆刪除
  4. 斐然~
    過個年
    久違了
    甚念大家
    甚念電影課

    回覆刪除
  5. 今年要欣賞的第一部電影是《火線交錯》,之前看過此導演的作品《靈魂的重量》,
    迫不及待的想看此片,聆聽老師精闢的分析。

    回覆刪除
  6. 南美:

    我們的電影課真是奢侈的很
    老師每個月南下來為這一特別的班講課
    帶來他收藏推薦的好電影
    這麼多年來
    持續著
    除了每個月電影課之外
    從推開書房的大門
    你會看到老師的春聯
    走進深深的書房
    你若留意
    牆面上的某些角落
    都是老師的禪味
    這些.....
    從23年前
    牆面上有些老師的書法
    有一幅寬及面牆,上面是老師的字與話
    "不要害怕去愛, 成功了你得到愛情,若失敗了你將得到智慧"
    還有小幅
    "禪,就是什麼都不是"
    還有我將他捐印成布幔
    "自然,經過人文點化的自然才是真正的自然"
    這麼多年了
    這些話似乎在我身上印了記,也活在我心中
    看 ~
    你一個留言
    好像翻開了我一個記憶與感覺的盒子
    .......
    說不完的
    跟老師學習.......老師也在變,他讓人想親近的是他對人的信心與真實
    現在在書房牆上的字與話,除了禪意ㄓ外,你會看到一些俏皮.....
    比如
    哈哈~

    明明再趕時間,卻.........從匆匆的說了這些話
    可見....

    再見

    簡姐

    回覆刪除
  7. 3月11日晚我舊片"心"看(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看完後,原本以為可以安安
    穩穩一覺到天亮,誰知,半夜3點半,帶著莫名的興奮就醒了,是真的睡飽了?還是?索性用
    英文的字幕再把它看過一次,而這一次得小心可別被John的delusion誤導了,所以當
    delusion出現時,我開始和John一起奮戰去ignore them(William & Mersee),電
    影的前半段,導演著墨許多篇幅的delusion,但當Doctor More出現去刺破John的
    delusion時,要他在真實與虛幻間做辨別時,我開始體會到John的辛苦。當聽到他對
    自己的幻覺室友說「我想沒有人喜歡我。」時,我更感到對他的心疼。
    讓我哭最多的是,第一天他回母校找過去的同班同學,而如今已是系主任的Martin,回
    程時,他癲跛的步伐猶疑地步過校園,引來一群大學生的側目、摹妨與嘲笑。
    晚上他在家中對妻Alicia訴說,他想他該聽Doctor More 的話,再回到醫院接受治
    療,那顆helpless的心,我懂,我完全懂,遂也流下了同理與不捨的眼淚。而更讓我感
    動的是,此刻Alicia握住John的手對他說,這些退縮的現象是壓力對他造成的
    trigger,何妨放輕鬆,再給自己一天的時間,一次的機會,give it a try! 阿!世上
    竟有這樣相持相助的同伴嗎?
    I must believe " extra-ordinary is possible" said Alicia to John.
    或許就是這份鼓舞,讓weird的John,隔天再拿起同一把傘,再戴起那副厚重的眼鏡,沉
    重又有些躊躇的步伐,再次走向普林斯頓校園。
    一條漫長的悠悠人生路,John, 加油!

    回覆刪除
  8. (Director)導演:(Alejandro Conzales lnarritu)阿利安卓.岡沙雷 伊納利圖

    場景一 :阿拉伯世界(Moroco)摩洛哥場景:(Mustapha Rachiki)父親、哥哥、弟

    場景二:從美國來摩洛哥旅遊的旅行團:夫 (Brad Pitt),妻(Cate Blanchett)
    場景三:日本,聾啞女兒(Rinho Kikuchi),父親(Koji Yakusho)
    場景四:從美國僱主的家到墨西哥參加兒子婚禮的墨西哥保姆(Adrianan Barraza)
    及夫妻的兩個小孩

    你關懷自己的生命處境嗎?你自然的生命情感康健、強壯嗎?你是擺到文勝質之野?還
    是盪到文勝質之史?
    你願意回歸真實的自我,接受他、愛惜他、呵護並聆聽他嗎?

    回覆刪除
  9. Le prix du disire (慾望的代價, )2007-oct-13

    妻子 Nicko

    情夫Daniel

    情婦Ewa

    兒子Fabi

    情節精彩
    西方片用東方的話眼睛看,一時調整不過來,I would like to share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
    我告訴修士我今晚參加電影讀書會 ,他問我\\\"看那一部,我卻講不出來,怎麼辦?
    只有
    說ich brache Zeit die Geschichte zu verstauen\\\"
    I need time to digest the film,
    一言以蔽之作 家須付出財產, 名譽、生命,最後還是要面對自我,wir versuchen
    Ego zu verstehen ....( we must face myself till the end ...)

    回覆刪除
  10. 好奇
    你是那位同學?
    我可以好奇嗎?

    回覆刪除
  11. 每個月跟老師看電影聽老師講生命哲學
    是一種深層的享受
    總是不知這個月會被撞到什麼,撞到哪一層?
    昨天看的是上個月要看的吹動大麥的風
    片名這麼美,內容卻是這麼的沉重
    還好,老師總提醒著要覺知也要放下
    電影提醒我們最重要是
    不能遺忘生命的核心價值
    分化分化....最後有可能連枕邊人都成了敵人
    好嚇人啊~
    人有時候是不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的

    回覆刪除
  12. 有一個同學
    竟然可以因為在電腦裡查到老師在高雄御書房上課的消息
    而每個月搭高鐵來
    看她認真學習的快樂
    除了感動
    也有一份激勵

    想想,身邊的幸福往往不夠珍惜
    每個月老師可以為高雄這群朋友專程來
    是多麼難得
    每個月和這班持續了10多年的朋友
    一起看電影一起喝茶談心
    是多麼的難得

    回覆刪除
  13.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吹動大麥的風>)



    導演Director: 肯洛區(Ken Loach)

    演員(charators):

    1.弟弟 Darmian

    2. 哥哥Teddy

    3 老奶奶

    4 米宏的姐姐兒子Fabi

    回覆刪除
  14. Das Leben der Anderen (竊聽風暴)The Life of others
    導演Director: 賀克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Donnersmarck )<竊聽風
    暴》從史實出發,精采細膩的劇本,乃是他耗時四年始編寫完成的。
    角色(Charators):角色(Charators):
    1.Sebastian Koch 飾 勇者
    2. Matina Gedeck 飾 女伶

    回覆刪除
  15. 3 生20.06.1953; 歿22.07.2007 Hans Ulrich Muhe 飾 秘密警察XX
    禁聲的作家Albert Jerska為什麼要自殺呢?還記得他在送給勇者的琴譜Sonata
    von gutem Menschen( 好人的奏鳴曲)
    英文官網 http://www.sonyclassics.com/thelivesofothers/
    中文官網http://blog.sina.com.tw/others

    回覆刪除
  16. Dieser erstaunliche Film heißt "Das Leben der Anderen", und er
    ist das Debüt von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Er erzählt
    die Geschichte eines Stasi-Hauptmanns, der einen politisch
    harmlosen Schriftsteller ans Messer liefern soll, auf besonderen
    Wunsch des Kulturministers, welcher eine (an Vergewaltigung
    grenzende) Affäre mit der Lebensgefährtin jenes Schriftstellers
    hat. An der Skrupellosigkeit des Stasi-Hauptmanns besteht kein
    Zweifel. Er organisiert einen Einbruch in die Wohnung des
    Schriftstellers, lässt sie verwanzen, um dann auf dem Dachboden
    des Hauses mitzuhören und mitzuschreiben. Doch allmählich
    entwickelt sich eine Art umgekehrtes "Stockholm-Syndrom": Der
    Stasi-Hauptmann verwickelt sich zunächst emotional in das Leben
    derer, denen er schaden wollte, unterschlägt dann brisante
    Informationen und wird schließlich zum anonymen Schutzengel.
    (seite von filmpartal)

    回覆刪除
  17. 新儒家對五四運動的反省﹙一﹚

    - 楊祖漢

    對於五四運動之為一愛國之運動,五四時代青年人表現了純粹真摯的愛國熱情,而外抗強
    權,內除國賊,為民族爭一個在世界上應有的合理之存在地位,不要有任何的委屈,這價
    值誰也不能反對,新儒家(如唐君毅、牟宗三兩位先生)亦復如是。對於五四運動與新文
    化運動之對西方文化之引介,希望使中國能充分現代化,即吸收西方文化之長,以開出民
    主與科學,這點用心及其貢獻,新儒家亦是相當肯定的。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作為
    一啟蒙運動來看,亦是很成功的。但吸收西方文化,要開出民主與科學,是否由對西方文
    化一往情深,致無限之傾慕,千百般的歌頌宣傳,便可得到?又接受、吸收西方文化,是
    否便要拋棄剷除傳統文化,然後可奏效?對於西方文化及傳統文化之理解和態度,新儒家
    則有異於五四運動的主要人物(胡適、陳獨秀及文學家魯迅等)的想法。對於五四及新文
    化運動所造成的反傳統的趨勢之愈演愈烈,使中華民族之精神一步步的離其自己,使所謂
    中國之性格、中國精神,只能寄託在日常的生活習慣上(如飲食),或對古代器物之玩
    賞,及一些特殊的技藝(如國術、氣功、中醫)上,此外便沒有了。使中國人在意識上要
    澈底洋化,(信仰基督教固是洋化,信仰馬列主義亦是洋化也)而潛意識上又極願作一中
    國人,這裡面有極大的衝突、矛盾,精神上有無限之痛苦。使當代的中國人精神並不能順
    適條暢,而惶惶不可終日。對於這現象之造成,新儒家是痛心疾首的。

    回覆刪除
  18. 新儒家對五四運動的反省﹙二﹚

    - 楊祖漢

    據唐君毅先生的看法,五四以來知識分子接受西方文化的意識態度,常是出於一種欲望的
    動機,對西方文化顯出一種卑屈羡慕的態度,即主要都從功利的動機出發。由這種心態來
    了解西方文化,並不能真正肯定、真正了解西方科學、民主、宗教本身的價值。西方之科
    學研究之精神是一種純粹求知的精神,是超乎一般的現實求功利的心情的。又近世科學家
    皆由自覺地求了解一「上帝之所知」之自然祕密而生之偉大要求所鼓舞。近代作民主自由
    運動之思想家,亦依於天賦人權、個人權利之獨立性,與個人人格之絕對肯定。即西方人
    對科學、民主之肯定與追求,其背後是有一段真精神在推動的。這背後的真精神,是有其
    深遠的傳統的。對於這點,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大都不能了解。他們所介紹的西方文化,
    如羅素、杜威之哲學,實不足以代表西方文化及哲學的大本大原。而且當時人對羅素、杜
    威的了解,亦很有限,對西方傳統的文化、哲學不能入,則對於所謂現代化、科學與民
    主,便不能有真正的契會。這便可使人理解何以宣傳了幾十年的科學與民主,而科學卻終
    未能生根,民主政治亦未能真正實現之故。知識分子大抵都宣傳科學,但都不能沉潛於學
    術的領域,以貢獻其一生精力於研究為職志,而多半途出仕做官,如是如何能使科學生
    根?人多崇尚自由民主,但卻只在生活習慣上講自由,如為人子女的反對父母的權威,或
    在男女婚姻上不負責任。使父母不能教訓其子女,老師不能教訓其學生,而毀壞傳統的倫
    常。科學的研究、民主自由的精神,必須是以對學術的真誠,及尊重理性作基礎的,沒有
    這精神作基礎,則所謂爭自由爭民主,只會成為一場大的浪漫的衝動,毫無成果之可
    言。

    回覆刪除
  19. 新儒家對五四運動的反省﹙三﹚

    - 楊祖漢

    由上所言,可知科學與民主背後是有其深遠的傳統的,是有對學術的真誠,及道德、宗教
    的敬虔、寬容,肯定個體的尊嚴,即是一理性之精神作支持的。吾人可說,是因為有超越
    乎現實的精神在支持,人才能作持久的努力,而在現實上有一步步的成果。這超越于現世
    的,不求功利的精神是西方學術文化的「體」,必有體然後有用。而中國文化亦自有其
    體。傳統的儒道佛三教的思想,亦是使中國人的精神能不黏著於現實,不受限於感性之生
    理本能,而隨時理性化其自己,使民族群體的生命,能生生不已的根據。三教都是表現了
    高度理性的教訓,有著高度的智慧。儒家的仁教,要人顯發本有的不安不忍的仁心,由親
    親仁民而愛物,於倫常實踐中體驗印證具無限意義的神聖實在。道家教人化去成心,不要
    有為造作,使生命能沖虛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生活如行雲流水般。佛教言緣起性空,教
    人觀空破執。又對人生的習氣無明,煩惱的根源,有至為深刻的體會,由是而開出詳密的
    修證工夫。見無明煩惱之根極其深細,而要徹底解脫,又憫眾生皆沒在無明中,而興渡盡
    眾生之大悲。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高度表現,都是真理。由此而使群體的生命及個人的生
    命能不陷墮於欲望氣性,不限於現實利害的關心計算中,而能不斷湧現理想,以開拓其心
    靈,廣大其胸襟。這是中華民族能長久立足於世界之根據,是所謂中國文化之「體」。

    回覆刪除
  20. 新儒家對五四運動的反省﹙四﹚

    - 楊祖漢

    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對傳統文化,並不是從這些地方看的,他們只看到了一時
    的腐敗的現實政治,只看到了一些民族的生活沉澱、渣滓,如裹小腳、抽大煙、懶散的習
    氣等。他們看不到中國學術文化的大本大原,不懂孔孟的仁教、魏晉的玄理、南北朝隋唐
    的佛教、宋明的理學。只知肆意批評,而不肯虛心體會受教。這樣又怎可以使個人的生命
    與傳統的文化生命相通?又怎能知道中華民族憑什麼可以長久存在,什麼是將來民族生
    命、個人生命的道路?如是人便無所依歸,生命不能安頓。這樣人又怎能理性化、客觀化
    其自己,以純淨其生命,開顯其智慧?這樣子的人之存在,又怎能成就大學問、大事業?
    我們不能說保守著傳統文化一定可以使中國現代化;傳統文化固有其不足夠的地方,但要
    使中國現代化,並不必要,甚至是不可以拋卻自家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營造了一個人可
    以在其中合理地生存的環境、氛圍,這氛圍對於中國人,如牟先生所說,如水之於魚。人
    的生活如果沒有了道,便是魚沒有了水。莊子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人
    類生活於道術中。道術對於人,是最為根本的。沒有它,一切都不能談。而五四新文化運
    動的主要人物,卻主張要連根拔起傳統文化,以為它是和民主、科學不相容的,這實在是
    淺陋不學之過。

    回覆刪除
  21. 新儒家對五四運動的反省﹙五﹚﹙續完﹚

    - 楊祖漢

    如果能夠保存傳統文化的真精神,人的生活便有了道,於是自然會隨時調整,革故生新。
    若自覺到有所不足,便會朝合理的目標而改進。了解到民主與科學是現時代必須開出來
    的,便會努力從事於此。一個健康而有生命力的民族,是自然會如此的。而傳統的道術,
    便是使民族生命能維持健康正常之道。民族生命能正常健康,便不會像五四以來的知識分
    子般,一味的要求古人、責怪古人,好像古人沒有留給我們更好的遺產,便是古人的大罪
    過。只知怨懟祖先,不肯反求諸己。於是非理性的情緒到處發洩,以打倒、破壞傳統來發
    洩現在感到事事不如人的憤恨。這種心情,又怎能使民族步上坦途?使國家、社會真正現
    代化?破壞、打倒並不即是建設。要有民主、科學,須長期沉潛的努力。五四以來的許多
    知識分子,乃至一般老百姓,常犯了這「以破為立」的謬誤。
    附記:此文是作者參加由「淡江大學」及「北京大學」合辦的「海峽兩岸紀念五四運動七
    十週年學術討論會」(一九八九年五月十日,北京)的發言稿。劉國強兄為《毅圃》「唐
    君毅先生紀念專號」約稿,謹以此文應之。
     
    *** 本文選自《毅圃》第八期 1996年 十二月號 ***【完】

    回覆刪除
  22. 一來要感謝 簡姐及眾多默默付出的人士,二來也謝謝 曾老師十餘年來南來北返,舟車
    勞頓,辛苦指點,使這個道場能一直延續下來。近年以來從電影探討兩性問題是老師講學
    的重點之一,也是老師繼承 唐君毅先生開發出愛情學﹙儒家之愛情學﹚之初衷之展現。
    今年二月二日是唐先生逝世三十週年的紀念日,緬懷前哲,在網路上看到老師當年所寫的
    紀念文章,情深意摯﹙或許有些學兄、學姐們也看到了﹚。轉貼於此,以饗各位道友。

    我之受益於唐君毅先生者﹙一﹚

    作者:曾昭旭先生
    出處:http://www.fed.cuhk.edu.hk/youngwriter/tang/index.htm


      算起來,我一共才見過唐先生六次(一次在課堂上,一次在演講會,兩次在寓所,一
    次在榮總,最後一次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交談並不多,通信更僅有一往還。但唐先生
    於我。卻實有關鍵性的震撼與深沈的影響,而我對唐先生,也自覺在精神上有深深的相
    契。因之,唐先生的謝世,實令我哀感無已,悲鬱之情,久久不去。

      追憶起來,我之初接唐先生的法言,是在民國五十六年的九月十日。當時我大學畢業
    兩年,正秉持著一份青年的淑世熱情與朦朧的文化理想,常試著要在這黑暗的世界上盡力
    發放一些真理之光,去照亮、去影響、去救助我身旁蒙昧的世人;卻完全不知自己心中潛
    伏著偏執傲慢之根,妄以為自己所見的就是唯一的真理妄以為自己就是真理的使者,而有
    資格去渡化眾生。我當時真是愚妄啊!以是,我在傳佈所謂真理之前已先侮蔑了人們的尊
    嚴,傷害了普遍的人性,也就是說,已先否定了我所要傳佈真理。因之在那段日子裹,我
    滿腔熱誠卻到處碰壁,一方面無法懷疑自己確會悟見的那重理想世界,一方面卻又無法透
    入這重充滿障蔽的現實世界。對世人,基於理想,我愛他們,但基於現實,我卻無能愛到
    他們,甚且不免厭恨他們。我被自己撕裂了,靈魂游離在天人之間,孤苦無極,傷痛無
    極,憤怨無極,悲鬱無極。就在這時,我讀了唐先生的“人生之體驗續編”。

    回覆刪除
  23. 我之受益於唐君毅先生者﹙二﹚ 曾昭旭先生

    五十六年九月十日那天下午,我無目的地在街頭躑躅,偶然走進三民書局,偶然翻開這本
    薄薄的書,為著他親切的書名與閃現在目錄間的凝重氛圍,我被吸引著開始去讀唐先生的
    長序,而立刻我就被那些深深撫慰著我的創痛的字名所撼動,唐先生說此書較諸前編,
    是“更能正視人生之反面之艱難罪惡悲劇等方面,而凡所寫言,皆意在轉化此諸為人生之
    此達阻礙之反面事物,以歸於人生之正道。”因之“此書與人之青年之心境,多不相應,
    而唯與歷人生之憂患,而不失其向上之志者相應。”是的,我此刻正是深陷在此艱難罪惡
    悲劇的存在感受之中,而不願失其向上之志;我正是在理想的憂苦傍徨之中極需要有人以
    道相慰。我立刻領受到唐先生偉大的同情、博厚、切摯的道德情懷而感動了,長久以來的
    悲鬱如洪流宣洩。我的手顫抖著,雙淚長流。將書買回家,我虔誠鄭重,一字一字地讀,
    而唐先生則一字一字地敲擊我的迷妄,舒解我的鬱結。我直不是在讀書,而是在洗煉。一
    篇讀完,我都不敢接讀下篇,而只是流著淚,一遍一遍,反反覆覆地咀嚼。數日之後,情
    緒稍寧定,才敢開始另讀一篇。﹙唐先生歷時七年,鑄成此七篇,我亦歷一閱月的艱難,
    奮全生命的氣力,拜領一過﹚。讀畢,如蛻一層皮。其後一年,我都籠罩在此書的氛圍之
    下,學習著以唐先生般的悲憫之情,去品嘗人間的況味,經歷地獄的曲折;離合悲歡,哀
    愁魔怨,一一同情,一一化解。我才知道有洗淨我慢以普遍尊重眾生,卻又絲毫不失儒者
    的自尊自強以為世人立法的境界,我才知道極謙卑之即是極磅礡,而極高明之所以道中
    庸。這真是我在成人的路上一大關鍵。如果我此後真能因了同情濁世之永不泯滅,而更增
    加對真理的信心;如果我此後真能不憂急、不激切而恒久地盡其本份,以實為真理獻其棉
    薄;如果我此後真能以謙虛誠敬之情去瞭解眾生,教勉世人,而少造成一分罪孽;則其中
    都必有唐先生的一份恩德在。對唐先生的提撕感召,我真是心香一瓣,永恆膜拜。

    回覆刪除
  24. 我之受益於唐君毅先生者﹙三﹚ 曾昭旭先生

    其後,我陸續購唐先生的著作,特別感懷唐先生博厚弘毅的文化意識與包容攝綜圓融精
    神。唐先生的著作,大抵篇幅繁重,所討論的物件遍及一切層面,一切存在,而著語則動
    輒是上下五千年,牽連通貫,一體並論。唐先生固然是秉其強勁的道德生命與文化意識,
    才能成此鉅製;而讀者若不能也提撕其強勁的生命以與唐先生的道德生命相會,則讀之恐
    也輒難終篇。我初讀唐先生這類巨著,總是一方面感到很興奮,一方面又感到很累。久
    之,才漸漸能從繁褥之中,見到有一個虛靈懇摯的精神在其中流動。有時竟渾不知他所說
    的,而但隨其思路,單見此精神的躍動了。我由此悟到博厚之中必須有一高明的精神或心
    靈為之主。我也由此悟到何以沈雄篤實,極重歷史文化的唐先生,竟以黑格爾的生命精神
    與華嚴宗的心靈境界為重要的根柢。我由是隱約的漸知朱陸異同的當何所歸趨,而體識到
    王船山的宏偉。

      原來唐先生的生命情調與學問規模,是頗與王船山相類的(唐先生只是少卻船山的一
    分驃悍,所以一味請圓融而不尚破斥),他們都同樣有一份極切摯的道德文化意識,且以
    此意識貫注於他們的一切著作之中,以表達出一切文化形式——諸如文學、美術、宗教、
    政治、歷史、知識——的道德價值。他們都同樣將理想與價值的最後歸趨落實於人文化
    成。他們的生命力都同樣是如此沈雄堅卓,能遍注於一切層面、一切存在。他們的文字,
    同樣是如此牽連繳繞,照顧多方。他們的學問,同樣是圓融綜攝,匯成龐大的系統。乃至
    他們的一生實踐,也同樣是勤勤懇懇,盡其在我,一刻不懈,至死方休。總而言之,他們
    都以其一生,表達了最典型的儒者格範。我是從唐先生的示現,得到了了解船山學問與景
    仰儒者人格的契機,也貞定了我此生願學孔子的微志。後來,我的博士論文即以疏解船山
    學為題,而最重要的引導,即在唐先生論船山的十餘萬言,而尤在唐先生的精神感染。書
    成之後,我寄奉一部給唐先生,以示感激崇敬之意,並且表示我雖不曾上地唐先生的課,
    而實為其私淑子弟。不久,唐先生回信,極稱道我的論文(到這時候我才知道前此我零星
    呈奉的論文單章,唐先生以重病之身都曾一一細閱),乃至謙稱其所著亦不如,並謙辭私
    淑之名,只說是學術思路,原有後先邅遞之跡。這是我與唐先生往還的唯一信件,一月之
    後,唐先生就與世長辭了。回視手澤,情辭敦厚,令人感懷無極。

    回覆刪除
  25. 我之受益於唐君毅先生者 ﹙五﹚﹙續完﹚ 曾昭旭先生

    以上,便是我以一己的生命之誠,在默默中與唐先生的精神相感之大略。這一切,唐
    先生生前或不之知,然在超乎有限的形而上處,唐先生其以為慰。唐先生嘗有言曰:“在
    遙遠的地方,一切虔誠終將相遇。”是的,人世的缺憾,人間的障隔,一切紛紜錯雜,一
    切愁怨悲苦,是終會在人最光明肫懇的道德情懷中消化淨盡,而人們亦終當直以此光明的
    情懷相照相溫,相通相忘的。然則唐先生雖不之知,而唐先生實已知之了。我終於在唐先
    生捐棄了他的有限肉身之後,深深地相信唐先生之不朽,道德精神之不朽,人與一切人實
    為一體之不朽。【完】
                             (原載鵝湖第三卷第九期)

    回覆刪除
  26. 以下是由王財貴先生主編的最近一期讀經通訊選文,請各位讀者觀看:
    讀經通訊第五十一期第三版
    存心自有天知﹙ 一﹚(方芳,天津,網名「天涯在小樓」)

    如今,東北極北的佳木斯市幾乎全城讀經。

    在我看來,那是個遠在天邊的城市,而大城市裏的讀經宣導者對它似乎也鞭長莫
    及。而之所以那裏的讀經運動能夠得到推動,是因為有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了一張光
    碟。

    光碟的內容當然是季謙先生(王財貴,字季謙)的演講,而這位在鐵路部門做一名
    小小職員的漢子就生生被打動了,被打動了以後,他又作出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其實
    很幼稚很笨拙,就是他自己印刷了許多許多份讀經教育的宣傳資料,載在自行車的後
    座上,到馬路上去派發。

    起初,人們都認為他有不良企圖,避之唯恐不及。但總是有些人拿到了那張宣傳
    單,扔在路旁。挫敗,失望,被驅趕,他不在乎,只是執著的發他的宣傳單。

    後來,發了幾千幾萬份後,居然有人照著讀經的理論去做了,後來,這樣做的人越
    來越多,似乎,也有了小小的讀經班,不然,不會發生之後的事情。總之,量變達成
    了質變,在這個城市裏,開始有孩子在讀經了。

    讀經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人們發現需要更多的理論指導,人們找到發宣傳單的漢
    子,問他能不能給予指導。可是,他沒有這樣的能力。後來,居然佳木斯大學的教授
    也知道了這回事,找他商量,是否可以請那聽說中的發起人親自來一趟,我們大學給
    辦演講。於是,他有信心了,輾轉找到了季謙先生,促成了佳木斯市的演講。

    於是,教育局的領導來了,學校的校長老師來了,孩子的家長來了,大家聽了演
    講,頗受震撼,幾個月之後,佳木斯的政府出面,組成了推廣機構,全佳木斯的中小
    學一律加了讀經課,讀經氣氛在那「偏遠」的地方,一時蔚然成風。

    我聽到這個故事,依然不清楚那個在大街上傻傻的發著傳單的漢子是誰,他姓甚名
    甚,他相貌如何,他多大年紀?

    回覆刪除
  27. 存心自有天知﹙二﹚

    如果有一天,那座城市裏的讀經少年真的成為人才,成就偉業,他們會記得他嗎?甚至,
    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嗎?我不知道,我只是在另外一座遙遠的城市模糊的想像,我只是覺
    得,那模糊的影響越來越清晰,也許有一天,我會和他擦身而遇。
    * * * * *

    隨季謙先生一行至周口(河南)演講的時候,遇到一位已經退休多年的阿姨,我以為
    她只是某個讀經兒童的家長,以往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許多爺爺奶奶輩的人帶著孫子孫
    女讀經,對季謙先生也是相當的敬重和虔誠。

    她相當的低調,吃飯的時候,也沒和我們在一起,直到大家點餐結束,才有人忽然想
    起什麼似的問,李老師去哪里了?好像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位李老師是誰,於是知道的人
    趕緊解釋,就是促成這次周口、漯河、項城三地演講的李老師啊。

    我這個時候,還沒能把李老師和剛才那位阿姨聯繫起來,過了許久終於有人把她找
    到,原來她是自己去外面買了幾個包子吃。她說自己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物,就不用和大家
    一起吃了,原來那天陪季謙先生的是教育局的領導,媒體的記者等等,李老師大概覺得自
    己是個普通的老百姓,尤其看到有隨拍的導演在場,不想太過出風頭。

    通過幾天的接觸,我才知道,李老師是最早在漯河推動讀經教育的人,開始是教自己
    的外孫女,後來找當地的教育部門,各種業餘學校等等,退休以後有了時間,更是不遺餘
    力,無論高溫酷暑還是數九嚴冬。漯河一個已經開辦的讀經班負責人說:我實在是被李老
    師感動的,那樣炎熱的天氣,她這麼大歲數,騎輛自行車,這麼一天一天的跑,別說我本
    身就是學中文的,這是我的分內事,即便我對經典一無所知也一定要把這個讀經班辦起
    來。其他領導也隨聲附和,我們是被打動了,這樣的人,難得啊。

    不僅如此,為了讓孩子能儘快讀到經典,她又四處籌款印書,免費贈送。我看到那一
    批論語大學中庸,雖不夠精美,但裏面有多少心血啊。

    李老師說,周口是她工作的地方,漯河是她的家,項城是她的故鄉,這次季謙先生能
    來河南,她一定要請他到這三個地方,造福這裏的孩子。為了這五場演講,又是幾個月的
    奔波勞碌,但總算成功了,一個普通的退休老人,她做到了。



    回覆刪除
  28. 存心自有天知﹙三﹚

    在漯河,十幾個孩子神采飛揚的表演經典誦讀,讀經班國學班大做廣告,季謙先生的講座
    結束,掌聲雷動,但是李老師已經不知去向。

    送我們來的那位司機,原來並不是當地的司機,而是從另外的城市特意趕來,免費提
    供服務。他說有機會就替讀經教育跑跑腿,這樣我心裏覺得很快樂。

    他沒和我們吃過一頓飯,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然而,他們的相貌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裏,那麼平凡樸實,又那麼高尚偉大。

    三座小小的不知名的城市,那裏的人們大部分趨於保守,思維不夠開放,可是,因為
    有了一個人的存在,也開始讓讀經教育遍地開花,這與其說是上天的眷顧,不如說是信念
    的力量。
    * * * * *

    臺灣台南有一位母親,多年前讓自己的兩個孩子接受了讀經教育,從中受益匪淺,她
    覺得孩子除了要得到文化的薰陶,同時也應有武學的造詣,於是趁著暑假,將兩個孩子送
    去河南登封,少林寺腳下的武術學校。

    去探望孩子的時候,她發現武術學校的孩子習武很辛苦,卻缺乏文化的教養,尤其是
    得不到經典的滋潤,回到臺灣後,她發了大心願,要募款替登封十幾所武術學校的四萬個
    孩子每人買一本論語。

    她發起這個募款的活動後,得到了廣泛的回應,有的小朋友砸碎自己的存錢罐,將自
    己的幾十塊錢捐獻出來,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湊,最後真的湊足了四萬本論語。

    在登封的武術學校,我目睹發放論語的盛況,繼而聆聽了有生以來最具震撼的聲音,
    近千個孩子在空曠的操場上放聲誦讀論語,我記得那天季謙先生帶讀得也相當興奮,還破
    天荒的唱了好幾首詩。他說,琅琅讀書聲終於又回來了。

    回覆刪除
  29. 存心自有天知﹙四﹚﹙續完﹚

    在登封的武術學校推動讀經教育並沒有受到什麼波折,一來武術學校的文化課有較大的自
    主權,不必擔心與教育體制衝突,顧慮便小,而更大的原因是,孩子們的課本不必發愁,
    全部免費贈送。

    其實,我在當場看到並不是每個人老師每個孩子都十分珍惜那本論語,也並不是每個
    人都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論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那些舉手說願意讀論語一百的老
    師和學生,從那一刻起已向聖賢靠近,更可喜的是,他們有望成為文武全才的人。

    而這一切,只源于一個臺灣母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顆善良的心。

    這位母親的名字叫王昭華。

    * * * * *

    多年之後,他們所作的一切可能都幻化成風,無人知曉,他們依然平凡,但我相信,
    積德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完】

    回覆刪除
  30. 多年以後
    我們及我們所做的都將幻化成風...
    今天我也在想
    昨天逝去的生命
    留給我們現下最強烈的是哀思 懷念和不捨
    然後呢
    說真的..
    他們並沒有永遠消失

    我們人太容易被現實活生生環境帶著走
    卻也否認不了這真實的存在
    庸庸碌碌過著日子
    跟著一起悲傷一起歡笑一起作夢
    夜裡睡覺眼角有淚
    醒來不知夢裡演些什麼
    和朋友倡議偉大夢想一件也沒實現
    卻很快樂

    我的朋友
    我的週遭
    一直在發生的故事一直在演變
    ...我時時在認真思考
    人的夢想不是不能成就
    是否誠懇的心念出發
    真誠去行動去做
    也去和人協調
    和自己對話
    和事情打交道
    不論
    積德是否有人見
    相信
    存心自有天知啊



    回覆刪除
  31. 看完似曾相識,反省吾與珠之情事, 恍然大悟,吾對其 情在最初的時空,初衷裏,確
    是秉持一份對無條件
    愛的理想,願追隨,實踐這份愛的可能性,為惟心緒不夠淨煉,心思不健朗,就像
    Richard看到那枚1787的錢幣時,當吾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考驗時,
    我質疑我的能力,質疑我的選擇,在一念之不貞定,遂致這愛之蓓蕾,
    墮入萬丈叢棘中,而永致這份愛於永不可及之飄渺虛無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
      明晚見~
      今年的活動表是在另一頁喔
      http://www.wretch.cc/blog/usf3556&article_id=2967939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