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房

一雙筷子一枝筆──御書房                阿亮

在一般書房裡,手上拿的只會是筆,但在御書房,旁邊會多一雙筷子。

御書房,一個書卷味遠大於菜餚味的名字,卻是一間已在高雄深耕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人文餐館。在這二十五年中,爲大家留下的不僅僅是味覺上的餘溫,更多時候留下的是值得回憶的故事。

不同於一般只重視外觀裝潢的卻標榜人文的餐廳,店內除了豐富的藏書之外,還透過定期和不定期舉辦的活動諸如:畫展、講座、電影課……等,將藝文資訊帶給大眾。在女主人簡姐的用心經營下,不斷地有對藝文充滿興趣的人成為書房的朋友,在這裡分享交流,經年累月下來儼然成為文化中心旁的另一個文化中心。

深,是這裡的特色。打開位於騎樓樸素的門,便是一個沁涼深邃近似鹿港街屋的狹長空間,隔絕南方炙熱的暑氣,彷彿連接著避世的桃花源。在時間上,綿延的歷史軸線也下探至歲月長河,多少文藝人士曾在此讀書聚會、關懷土地,一路累積的人脈資源把單純的飲食樂趣深化至文化書寫的層次。

然而一般人最先接觸到的不是書房的筆,是筷子。

書房的菜沒有花俏的調理方式,樸實誠懇,一如書房的經營哲學,相信實質內涵遠大於表面功夫,因此選擇用上等食材讓味道自然呈現。在廣受好評的火鍋料理中更能品味出這種堅持,各種食材一次綻放於翻攪沸騰的湯底中,那盛開的滋味都是貨真價實地引用自大地的恩賜,不管是本土道地的台式小火鍋或是以養生為訴求的藥膳鍋,每一口都會在味蕾上慢慢打轉,鑽入記憶。

對於準備材料,書房是下過工夫的。許多食材都是從簡姐山上的老家帶下來的,用最天然、最耗時的方式手工處理,不燻硫磺的香味筍乾,自產自釀的水果酒……。抱持著分享給朋友的心情,務必要讓大家嚐到最新鮮的美味。

如果來書房是爲了筆,那麼最好來碗茶。用滾燙的熱水將時間沖開,把苦澀的渣末留在碗底沉澱,啜一口清閒,美好的記憶便會在腦海中回甘,潤口亦潤筆。聞一聞茶香,該忘的自然就會忘,忘不掉的就留在紙上,成為帶著餘韻的篇章。

這裡沒有掛鐘,悠閒的氣氛裡,時間成為一道伏流,隱匿在老店充滿回憶的傢俱中竊竊私語。對於念舊的書房而言,沒有什麼是能夠輕易捨棄的,對物,對人都一樣。已經服役二十來年的桌椅始終伴隨這裡的客人品嚐風雨心情,佇立十幾年的擺飾依然在招呼成群結伴的身影;人變了,書房卻沒變。

人生滋味千百種,文人用筆寫,饕客用箸嚐;而最入味的故事,都收在御書房。




書房慶26      瑋呈
御書房
在這工作近兩年的時間
離開至今快一年
三年來第一次正式而公開的想提它
應該說之前不知道該怎麼描述會比較貼切
因為沒有真正踏進來的人
很難想像這環境與經營者的用心
從未公開評論過任何工作過的環境
這是第一次
公開的致意
幾次對外的談話裡
我都統一稱在那工作是像在渡假
意思不是指工作內容的輕鬆
而是在心靈上可以得到很好的放鬆及修養
第一次覺得還可以在工作上保留一些身為人的價值
在進來書房之前也是最不穩定的時候
一共從事過買賣維修電腦、保險助理、賣車、房屋仲介、加工區...
見過太多的現實、不道德、利益衝突與殘忍
所以習慣性的以最高度的防備來保護自己
懷著不安警戒的心踏進來這個小小的世外桃源
驚覺"原來自己心裡最不想要的,可能才是自己最需要的"近兩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最好的心靈成長與休息
穿著最樸素的制服底下
是最高標準的服務態度與藝術涵養
曾任一家得到比空姐空少更高等級的六星級的餐館擔任幹部
內心常在自問
如果這樣就能算六星級的服務
那御書房必定可以得到更高的榮譽
特別在離開之後
幾個工作場合的黑心、暴利
播奪僅剩的那些屬於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更進一步想同化改造灌輸那些違心的觀念
每每會這麼懷念起御書房
當然可能我是個太固執的人
要直接改變我很難
所以才能保有這個曾經屬於書房一份子的自豪
在社會上的洪流裡
不能同流是件很困難的事
就像溪河裡佇立的石頭
水流會不斷拍打著你
除了確立自己
不然就要像根浮木隨波逐流
歡呼吧
如果你還是書房的一份子
或是已習慣了在這享用餐點
是該慶幸的
在這邊不管你是誰
都能保有屬於你自己的真實部份
失去了這個部份
不管你穿著或打扮的如何光鮮亮麗
都將是無可彌補的
在餐點成品上的要求與用心
書房該說是我唯一能很放心用餐的餐廳
在外許多稱為美食餐廳或生意很好的餐館
親眼見識到其背後的恐怖做法(恕在道德與情義下無法說出其店名)價格高昂卻是廉價食材
以人工調味去節省那需要耗時耗力耗費的部份
但多數的人絕對感受不到
甚至是待過餐飲業的人也一樣
容易被高明的行銷手段與包裝所蒙騙
我看在眼裡卻點滴在心裡
畫展、演講、空間、大小課程、親切感
是在這裡工作或用餐的附加價值
雖然是無形資產
卻也是無價
完全在人的自主價值觀上怎麼看待
有人或許會認為消費有點高或薪水並不高
但我相信如果客人裡外走個一圈
將會完全的改觀
同時間身體跟心靈皆能飽食的地方
而工作人員獲得的成長也將在往後的人生道路上
而有所顯現

很奇妙
幾個在書房的熟客


   秦鴻志的分享

御書房成立25年,我和簡姐結緣應該有25.5年,這個0.5年讓我對御書房和簡姐有特別的情感。我期待簡姐繼續經營御書房另一個25年,讓我老年之後有機會柱著枴仗去喝一杯茶。 

25.5年前我是聯合報記者,我弟弟在高雄市開了第一家讓消費者看書的「天水雅集」,他在找尋第二家店面。御書房之前在現址旁的地下室,也是我們中意的地點,如果真的租下來,就輪不到簡姐在那裡開御書房。也許簡姐還是會開御書房,地點一定在別的地方。 

對沒有租下的店面,經過時總會看一下,發現有人要開咖啡廳。現在已經不記得御書房籌備期間是否和簡姐談過話,御書房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許曉丹服裝設計」。許曉丹當時默默無名,她的身材和簡姐相似, 笑聲放蕩不羈,和簡姐含蓄的笑容形成強烈對比。 

我家住在三多路、凱旋路口,高師大、文化中心一帶是我生活範圍。御書房開幕那幾年我是文教記者,和簡姐、三哥時有互動,等到離開文教圈,到御書房的機會少了很多。偶爾會去約朋友到那裡坐坐、聊聊,如果朋友是第一次到御書房,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和御書房結緣的經過,大部分朋友置身其中,都覺得御書房是越來越溫馨。 

我已從聯合報退休,有三個孩子,現在都成人了,和家人大約一、兩個月總會到御書房坐坐。一家店去了25年還在去,一定是有感情、有回憶的。簡姐再經營御書房25年,我的回憶一定會更多。我現在浮起一個畫面,當御書房要過50歲生日,我已是高壽80的老頭,當我再向大家訴說那個0.5年的往事,一定更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